【教师简介】张琳,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系副主任,毕业于韩国忠南国立大学国际贸易学博士。专注于技术经济学与环境贸易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。近五年来,在教学方面积极参与教学竞赛,获得校级金牌讲师、青年教学奖,省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,并致力于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,取得了国家级、省级多项优异成绩。科研上,参与了国家社科项目2项、省商务部课题1项,并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。在社会公共服务中,积极参与援疆活动和其他社会项目,并获得校级五四青年奖章。
张琳老师,来自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政治学院,以其深邃的教育智慧和对教学的持续追求,在《国际技术贸易》课程中实现了与学生的共生共长,深刻诠释了“教学相长”的教育理念。《礼记·学记》有云:“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,又知教之所由废,然后可以为人师也。”张老师正是以此训为标尺,引导学生在学术探索中不断前行。
1.古训融入激热情,学海无涯乐作舟。
张琳老师巧妙地将《礼记·学记》中的教育智慧融入教学,强调“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”的理念。她致力于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,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。《学记》中提到: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”张老师以此古训启发学生,使其明白学习的重要性。她特别注重个性化教学,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和能力,量身定制教学计划。她鼓励学生主动思考,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课堂上,张老师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。
2.亦师亦友学相长,教学相长情谊深。
张琳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,更是学生学习的伙伴。她与学生建立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,相互学习,共同进步。《学记》中提到“善歌者使人继其声,善教者使人继其志。”,即一个优秀的教育者,应该能够像优秀的歌唱者一样,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去感染和激励学生,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,不仅获得知识,更能继承和发扬教师的精神和志向。张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教学艺术,引导学生继承并发扬学术精神。她尊重每位同学的想法,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,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,也为她提供了从学生视角审视教学内容的机会。张老师认为,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,他们的想法和见解都是宝贵的学习资源。她尊重每位同学的想法,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,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,也为她提供了从学生视角审视教学内容的机会。
3.尊重倾听创新生,思想火花课堂上。
《学记》中提到:“记问之学,不足以为师,必也其听语乎。”这句话强调了作为教师,必须能够倾听学生的疑问,并提供恰当的解答,这体现了对学生思想和问题的尊重。在张琳老师的课堂上,学生们被鼓励提出问题和挑战现有观点,这种开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。张老师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,并及时给予反馈,这种尊重和倾听的态度,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感。张琳老师也及时调整,以满足学生的需求,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需求,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。她认为教学不应是单向的知识灌输,而应是满足学生需求的服务过程。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,张老师确保课程既实用又前沿,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。
4.实践理论识深化,知行合一智慧增。
张琳老师的教学设计特别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。她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模拟贸易谈判,让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,加深理解。《学记》中说:“大学之教也,时教必有正业,退息必有居学。”张老师正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,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术贸易的流程,学会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。同时,张琳老师也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,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,确保教学内容既实用又前沿。
5.教学大赛艺长进,技艺精进教学新。
今年,张琳老师在校级选拔中脱颖而出,作为文科组的代表参加了江西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,这一过程让她深刻领悟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重要性。比赛的经历让她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杰出教师之间的差距,这促使她更加急切地投入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之中。她开始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性,以适应教育需求的不断演变和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。她将比赛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,持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,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。
结语
张琳老师坚守“师承古训,生继新知”的教学理念,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典范。她不仅传授知识,更指导学生如何学习、思考和创新。在她的熏陶下,学生们不仅吸收了知识,更掌握了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秘诀。张琳老师的教学实践,是对《礼记·学记》中教育智慧的现代诠释,也是对教学相长理念的生动体现。《学记》中说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张老师正是以这样的风范,引导学生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实现自我超越。